内容详情
一季度空气质量明显下降 未来保蓝天应从何处发力?
发表于:2021年04月22日
2021年1-3月全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各级别天数比例
(图源:生态环境部)
2021年1-3月全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六项指标浓度及同比变化
(图源:生态环境部)
3月15日,交警在天津市南开区道路上执勤。当日,我国北方多地出现沙尘天气。新华社记者 李然 摄
柴发合指出,高耗能、高排放行业产品产量大幅反弹,带来大量大气污染物新增排放量,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形势严峻。
“要看到,当前我国产业、能源、交通等结构调整刚刚起步,结构型污染问题依然突出。”他表示。
从产业看,以重化工为主的产业结构没有根本改变,传统产业规模大、比重高,且大量布局在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比如京津冀及周边省份钢铁、焦炭、玻璃、原料药等产量分别占全国的37%、21%、28%、48%。
我国能源结构仍以煤为主,煤炭消费总量保持高位且仍在持续增长,煤炭消费比重超过50%,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单位国土面积煤炭消费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至6倍,汾渭平原煤炭在能源消费中占比超过80%。
运输方面,我国以公路货运为主,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等重点区域公路货运比例高达80%以上。
柴发合表示,目前部分地区存在上马“两高”项目的冲动,也对空气质量持续改善造成不利影响。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严刚说,面对这一艰巨任务,要科学设定重污染天气下降目标,分类施策。对重污染天气发生频率较高的重点区域,要求下降幅度更大。力争通过5年努力,全国人为排放导致(即扣除沙尘等影响)的重污染天数进一步大幅减少,全国大部分城市消除重污染。
他指出,重污染天气的发生,诱因是不利气象条件,主因还是污染排放量超出环境容量。
“十四五”期间,要按照“三个协同”的要求,即协同治理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协同推进空气质量改善和经济发展,推进产业、能源、运输、用地四大结构调整,尤其是强化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的结构和布局调整,持续开展清洁取暖和治污减排,从根本上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推进高质量发展。
如不考虑沙尘等自然因素,我国90%左右的重污染发生在秋冬季。严刚说,在秋冬季重污染天气形势下进行精准管控、科学应对,是减少重污染天数的重要手段。
请您把问题反馈给我们!
-
156-3855-9872
-
2717375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