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国新办新闻发布会:“十四五”将从五方面工作入手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发表于:2020年12月22日
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副局长寿小丽: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近年来,经过各地区、各部门的共同努力,绿色发展取得重大进展,为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相关情况,今天我们非常高兴邀请到生态环境部副部长庄国泰先生,请他为大家介绍落实五中全会精神,以高水平保护促进绿色发展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感兴趣的问题。下面,首先请庄国泰先生作介绍。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庄国泰:谢谢主持人。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有机会向大家介绍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工作思路和举措。首先,我代表生态环境部对大家长期以来给予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关心、支持、参与和指导表示衷心的感谢。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胜利闭幕,对“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战略部署,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单独用一个部分部署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议》强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从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四个方面提出一系列重要举措,这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经济社会绿色发展的高度重视,对实现更可持续的发展和更高质量的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尤其是“十三五”时期,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日益深入人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从实践到认识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策部署,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污染防治力度加大,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十三五”规划纲要确定的9项约束性指标和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任务超额圆满完成,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取得重要成效,生态保护和修复持续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已经提前超额完成对外承诺的到2020年目标。总体上看,这五年是迄今为止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最大、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发展最好的五年,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显著增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生态环境目标如期高质量完成,厚植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绿色底色和成色。
“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面临的严峻挑战。总的来看,我国保护与发展长期矛盾和短期问题交织,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总体上尚未根本缓解,最突出的是“三个没有根本改变”,即以重化工为主的产业结构、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和以公路货运为主的运输结构没有根本改变,污染排放和生态保护的严峻形势没有根本改变,生态环境事件多发频发的高风险态势没有根本改变,生态环保任重道远。
下一步,我部将认真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紧扣推动高质量发展主题、构建新发展格局,对标2035年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基本实现等远景目标,坚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方向,坚持以降碳为总抓手,倒逼经济结构调整和高质量发展,并实现与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协同增效。大力推动形成绿色生产和生活方式;坚持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方向不变、力度不减,延伸深度、拓宽广度,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更加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持续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努力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新进步,为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提出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请问该如何理解深入的含义?“十四五”时期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思路是什么?谢谢。
庄国泰:三年多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经过各部门、各地区的不懈努力,“十三五”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显著成效。但是,挑战压力依然存在,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主要是生态环境问题的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的压力总体没有得到缓解,从目前的分析来看,生态环境质量仍处于中低水平上的提升,成效还不稳固,与人民群众期待和美丽中国目标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所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这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我们党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定力和坚强决心。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这个“深入”,意味着触及到矛盾和问题的层次更深、领域更宽、要求更高。生态环境部有以下几方面的考虑:
第一,更加突出精准、科学、依法治污,推进系统治理、智慧治理。习近平总书记在11月份长江座谈会上提出很多明确的要求。
第二,继续开展各类污染防治专项行动。我们提出的基本思路是“提气、降碳、强生态,增水、固土、防风险”。希望推动在关键领域、关键指标上实现新的突破。一是继续提升空气质量。这里特别强调要以细颗粒物,就是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为主。突出抓好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协同治理,这是pm2.5和臭氧的前置物。二是降低碳排放的强度,包括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计划、行动方案,支持有条件的地区率先达到碳排放峰值,三是统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治理,继续保好水、治差水、增生态用水,包括推进美丽河湖、美丽海湾的建设,补齐城乡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短板,推进城镇污水管网的全覆盖,包括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改厕、垃圾收集、污水处理等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四是以土壤安全利用包括危险废物的强化监管利用处置,持续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其中,也要重视新污染物的防控,这是五中全会精神明确提出的。五是强化生态保护监管体系。坚决守住自然生态的安全边界,保护好生物多样性。六是紧盯核与辐射安全、“一废一库一品”环境监管,“一废”是危险废物,“一库”就是尾矿库,“一品”是化学品,有效防范和化解生态环境风险。
第三,改进方式方法。综合运用法治、经济、行政、科技和文化的手段,特别是要加强法治体系的建设,把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落到实处,结合新发展阶段的要求,充分运用市场的手段,包括进一步加大信息公开的要求。
第四,完善环境制度。包括我们常说的建立地上地下、陆海统筹的生态环境治理制度,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前一段时间国务院刚通过了相关条例。完善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
第五,加强组织领导。关键是要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强化评价考核、压实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
下一步,我们会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抓紧研究提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顶层设计。谢谢。
北京青年报记者:目前,我国领导人宣布了更新的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目标,请您解读一下这个目标有何重大意义、我们如何去实现?谢谢。
庄国泰:今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几个场合作出关于碳减排、碳达峰的重要宣示。一是9月22日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在2030年前达峰,努力争取2060年实现碳中和。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宣布了具体目标,也是一些指标,就是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的消费比重、森林蓄积面积、风电太阳能总装机容量这些更新的自主贡献的目标。这个目标的宣示充分体现了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力度,彰显了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的坚定决心,也体现了中国主动承担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责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为全球气候治理进程注入了强大的政治推动力。尤其是在今年这样的国际背景下,这个作用是十分明显的,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誉,应该说中国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了新的更大贡献。
当然,对我们来说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因为我们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发展过程中还面临着经济发展、改善民生、消除贫困、治理污染等一系列的任务。我们国家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只有30年左右,与发达国家相比,大大缩短了这个历程。很显然,挑战是巨大的,不可能轻而易举的实现,所以肯定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落实自主减排目标和碳中和的愿景,这是我们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要,是我们自己要做的,也是必须做的。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在几个方面发力。一是大力推动经济结构、能源结构、产业结构低碳转型。二是在提高能效方面需要更加努力。三是在发展非化石能源和增强碳汇方面做出更多的工作。
我们正在抓紧启动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峰的行动方案,从刚才提到的几个方面发力。把降碳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总抓手,加快建设碳交易市场,实实在在地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我就介绍这些。谢谢。
封面新闻记者:近年来,科技在大气、水等环境污染治理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请问庄部长,“十四五”时期是否有新的治污科技手段?谢谢。
庄国泰:《建议》把科技创新摆在首位,对于生态环境保护来说,在推进污染防治过程中科技发挥着重要作用。刚才,给大家介绍了我们要推进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科技肯定是一个关键手段。对于“十四五”的环保科技工作,我们有一些思路,希望通过这些工作助力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建设。要突出环境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完善环境科技创新体系,具体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健全环境质量改善的技术支撑体系。二是构建生态环境风险防控的技术支撑体系。 三是构建生态环境治理和监管技术支撑体系。四是构建激发创新活力、提升创新效能的能力支撑体系。
“十四五”期间生态环境保护科技要以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包括环境管理的需求、面向基层的实际环境问题,重点部署六个方面的任务:一是环境问题成因机理,以及时空和内在演变规律等前沿基础研究,提升科学认知。我们现在要开展pm2.5和臭氧协同治理很重要的就是必须研究它的机理和规律。二是加强生态环境治理,提高生态修复等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能力,提升技术装备水平和精准治污能力。三是开展生态环境监管相关法律法规标准政策和制度的研究,提升依法治污水平。一些环境基准的研究对我们来说还是一个薄弱环节,需要不断的加强。四是开展区域全过程污染控制和生态保护修复的技术集成与应用示范的研究。把各种技术综合运用到一个区域中,比如水专项就在白洋淀进行了一些技术集成的示范,提升系统治理和保护水平。五是加强创新平台的建设和优化布局,强化人才队伍与学科建设,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六是大力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生态环境部建设了一个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是面向全社会的,用以促进环保产业发展、提升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实际能力。我们将组织开展一批环保科研项目,包括支撑地方提升污染治理能力,在大气污染治理、长江水生态环境保护研究方面开展“一市一策”重点帮扶工作。谢谢。
总台cgtn记者: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对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出战略部署和安排,请问在“十四五”期间,推动绿色发展方面有哪些基本的路径和措施?谢谢。
庄国泰:“十四五”期间推动绿色发展是进入新发展时代、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一个重大任务,也是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必然要求。全国生态环境系统将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扛起推动绿色发展的政治责任。总体来说,就是要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保护的引导、优化、倒逼和促进作用。以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效率提升为重点任务,以制度完善、政策激励、技术创新为主要手段,和相关部门一道,认真抓落实、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具体有几个方面工作:
第一方面,注重结构调整,加快推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结构调整重点是四个方面的调整。在空间结构调整方面,大力推动“三线一单”,“三线”是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和资源利用上线。“一单”就是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实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产业结构调整,加快落后低效和过剩产能淘汰,控制高耗能行业新增产能规模。推动高污染企业搬迁入园或者依法关闭,大力推进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绿色化改造,构建企业和社会的绿色供应链。能源结构调整方面,推动清洁低碳能源成为能源消耗增量主体、降低煤炭消费总量。在运输结构调整方面,鼓励新能源汽车使用,包括在远距离运输中加快形成以铁路,我们常说的叫“公转铁”和水路为主的新格局。同时要增强全社会生态环保意识,开展绿色生活创建活动,推动生活方式绿色革命,倒逼生产方式绿色转型。记者朋友们可能注意到,我们生态环境部会同相关部门在共同推动“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的行动,还发布了《生态环境保护公民行为规范》。
第二方面,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第三方面,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提升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我们将通过制定实施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来作系统的部署。
第四方面,加强生态保护监管,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我们将着力推动城市生态修复、修补,扎实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上向全世界宣示的。强化生态保护监管体系,包括现在正在构建生态保护红线的监控平台。按照中央部署,生态保护红线将于今年年底划定,紧接着就是要监管,加强技术手段、制度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包括我们在持续开展的“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专项行动。下一步,还要进一步开展好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成效的监测评估,建立健全生态修复标准体系,要坚决杜绝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一些形式主义,所谓形式主义就是有些看起来是生态建设,实际造成的是生态破坏。坚守自然生态的安全边界。
第五方面,深化改革创新,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一方面继续做好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进一步夯实各地区、各部门的责任。今年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进行了一些探索,包括有些政府部门和企业作为被督察对象。另一方面,严格环境监督执法,压实企业环境治理主体责任。在这方面,我们还会深化“放管服”改革,把两个正面清单,一个是环境影响评价、一个是环境执法的正面清单进一步长期化、制度化,积极推动绿色科技创新、环保产业发展等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在法律政策上强化绿色化,发挥市场激励作用,发挥好绿色发展基金的作用,加快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公众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希望通过以上这些举措,将生态环境治标取得的成效,通过绿色发展治本加以稳固。将党中央、国务院推动绿色发展决策部署落到实处,确确实实、扎扎实实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加快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请您把问题反馈给我们!
-
156-3855-9872
-
2717375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