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北京市大气污染治理被纳入联合国环境署“实践案例”

发表于:2021年12月04日

基本实现平原地区“无煤化”

ei指数连年攀升

生态环保领域实现率先突破

11月30日上午,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北京主办城市系列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专场召开。

从会上获悉,2021年,海淀、怀柔荣获第五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平谷荣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称号。目前,北京市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工作已经覆盖延庆区、密云区、门头沟区、怀柔区、平谷区等五个生态涵养区,并辐射到中心城区,打出了首都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金名片”。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于建华介绍,“十三五”以来,北京市聚焦细颗粒物(pm2.5)污染,深化“一微克”行动,以超常规的措施和力度治理大气污染,北京市大气污染治理被纳入联合国环境署“实践案例”。

先行先试

贡献“北京经验”

在环境监测、污染源监管等方面,构建“智慧 环保”监管新模式,建成“天空地”一体化、智能化空气质量网格化监测系统,实现对街道(乡镇)颗粒物监测全覆盖;搭建全国首个重型汽车在线监控平台、建成全市统一的扬尘视频监控平台、创新开展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道路尘负荷走航监测;利用“热点网格”技术,实现精准识别、精准执法。绿色发展成果丰硕。产业结构绿色转型,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进一步提升。

能源结构绿色低碳,大力推进能源清洁化战略,燃煤消费总量不断下降,基本实现平原地区“无煤化”,优质能源占比逐年提高。车辆结构绿色优化,疏堵结合累计淘汰老旧机动车112.5万辆,推广新能源车48.5万辆,国五及以上排放标准机动车占比达70%,机动车结构达到历史最优。

2021年北京市继续深入推进“一微克”行动,截至10月底,pm2.5累计浓度32微克/立方米,创下有监测记录以来历史同期最优和在京津冀及周边“2 26”城市中最优的“双优”成绩。其他三项主要污染物中,二氧化硫(so2)浓度已连续多年仅为个位数,远优于国家标准,二氧化氮(no2)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市民“蓝天”幸福感显著增强。

2020年,北京万元gdp二氧化碳排放量仅为0.41吨,比2015年下降了26%以上,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20.5%的“十三五”任务,为全国各地低碳城市建设贡献了“北京经验”。比如,发起“首都头部企业低碳发展倡议”,推动头部企业积极履行减碳社会责任,探索实践率先示范,如排水集团积极做好低碳运营的“减法”和开发利用再生能源的“加法”,被选为全国低碳发展典型案例。汇集国际经验,展示北京实践,连续5年举办北京国际大都市清洁空气与气候行动论坛,为推动国际大都市携手应对环境挑战、共同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沟通交流平台。

生态文明建设

亮出“金名片”

减排扩容,ei指数连年攀升
在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做好非首都功能疏解和污染减排“减法”的同时,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大力实施南水北调、平原区百万亩造林工程及其他绿化工程,做好扩大环境容量的“加法”,生态环境状况稳步向好。“十三五”期间,北京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连年攀升,由2015年的64.2增长到2020年的70.2,增长9.3%。
加强保护,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020年北京市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实地记录各类物种5086种,发现70种北京新记录种。2021年6月5日起《北京市生态涵养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条例》实施,明确提出建立健全生物多样性保护制度;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内容纳入市委生态文明委年度重点工作,把开展本底调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污染防治攻坚战同部署、同落实。
绿色发展,亮出“金名片”
以生态文明示范创建为重要抓手,探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地方实践以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路径。2021年,海淀、怀柔荣获第五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平谷荣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称号。目前,北京市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工作已经覆盖延庆区、密云区、门头沟区、怀柔区、平谷区等五个生态涵养区,并辐射到中心城区,打出了首都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金名片”。
“十三五”期间,京津冀三地加强区域生态保护协同,率先从大气、水污染联防联控等方面取得突破。在协作机制、统一立法、联合执法等多方面展开深入合作,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新突破。协同实施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和打赢蓝天保卫战行动,下大力气压减燃煤、调整产业结构、治理机动车排放。加快了天蓝、水清、地绿的绿色发展,群众的“蓝天”幸福感持续增强。

请您把问题反馈给我们!

热线
网站地图